中美贸易战、光伏531新政、平价上网,2018年是中国光伏产业不平凡的一年。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,2018年中国光伏产业规模依然保持世界第一,产业化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,前沿技术也在加紧布局。
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最新出炉的数据显示,2018年我国光伏产品(硅片、电池片、组件)出口总额161.1亿美元,同比增长10.9%;硅片、电池片受价格下跌影响,出口价格降低,出口量增加;组件出口额和出口量双升,出口量约41GW(增长30%);多晶硅进口约12.5万吨,同比下降20%;进口额为18.7亿美元,同比下降21.9%。
近日,在“光伏行业2018年发展回顾与2019年形势展望研讨会”上,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介绍说,光伏产业是我国为数不多的、可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在产业化方面取得领先优势的产业。
中美光伏贸易纠纷8年 中国产品市占率逆势上扬
自2011年美国开始对华发起“反倾销”“反补贴”调查并征收关税后,中国的光伏产品进出口便备受影响。2014年美国对华发起第二次“双反”调查;2017年美国发起201调查;2018年美国对华500亿美元征税清单中加入光伏产品。
“然而8年来我国光伏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却越来越高,美国光伏企业则相继破产或外移。事实证明,贸易保护不是出路。”王勃华说,中国光伏企业对全球市场不要悲观,关键在于优化产业结构及提高竞争力。强大且稳定的国内市场是应对贸易战的坚实后盾,练好内功提升产业竞争力是应对贸易战的保障。
2018年9月3日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实行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到期终止,欧盟对我国展开的长达5年的“双反”调查告一段落。
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,2017年中国光伏组件出口额为104.5亿美元,印度是中国第一大光伏产品出口对象国,对印出口占总出口额的29.8%(31.14亿美元),然而受2018年印度开始征收防卫性关税影响,2018年光伏组件出口印度占总出口额比例下降至15.2%(19.7亿美元)。日本是中国第二大光伏组件出口国,2017年对日光伏组件出口占总出口额的19.6%(20.48亿美元),2018年下降至14%(18.18亿美元)。
2019年将掀起新一轮“走出去”热潮
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,我国已有超过20家光伏企业通过合资、并购、投资等方式在海外布局产能,主要集中在越南、泰国、马来西亚等国家,其中2018年海外布局的电池片有效产能达到12.2GW,组件有效产能达18.1GW。此外,硅片、逆变器、光伏玻璃、背板、EVA等配套产品产能向海外布局开始增多,海外基地的产业配套能力逐渐增强。
全国服务热线